【东方网】突破国外垄断!我国首套全自主城轨列控系统、首款光致变色玻璃亮相工博会

稿件来源:党委宣传部   |作者:刘轶琳 朱雯   |摄影:受访者供图   |编辑:   |浏览量:10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9月25日报道: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日前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智造无界”为主题,由上海市高校科技发展中心组织举办的高校展区在科技创新展区中精彩亮相。展区紧紧围绕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上海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定位,重点展示了体现高校创新策源能力、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赋能产业创新发展的最新科技成果,呈现出一场高水平科技盛宴。

img

580项科技创新成果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品牌展会,工博会为国际经贸交流合作提供了重要平台。本届高校展区汇聚了68所高校精心遴选的580项科技创新成果,其中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等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参展,占参展高校总数的六成以上;上海地区高校21所,其他省市高校47所,充分体现了我国高校科技创新的整体实力。

展区采用多元化展示方式:28所高校设立独立展区,系统展示重大科研进展和服务社会的标志性成果;40所高校通过集中展示区以实物、模型、视频等形式呈现先进科技成果;还专门设置了会场区、洽谈区等功能区域,方便专业观众深入了解高校科研创新生态。同时,通过高校科技成果数字化展示平台和工博会官方线上平台,持续推进“3+5+365”常态化展示机制,促进科技成果的持续推广与转化。

实现0-1的重大突破 原创成果闪亮展会现场

原始创新能力是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在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多项具有重大发展潜力的原创性成果集中亮相,彰显了我国高校的基础研究实力。同济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张雷教授团队与卡斯柯信号有限公司等组成的产教融合团队,通过持续的理论创新与技术攻关,成功研制出列车车载设备、轨旁设备、目标控制器和调度系统等全套产品体系。该成果已应用于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条轨道交通线路,将列车自动运行系统(ATO)的自动驾驶参数调整效率提升30%,并实现了我国首套全自主化城轨列控系统的整建制出口。

上海大学张齐贤教授团队突破了卫星电子设备动态散热的技术瓶颈,成功研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碳基导热膜及导热索系列产品,填补了国内航天碳基热控材料领域空白。该材料已成功应用于多颗卫星,显著提升了航天器热管理水平,同时在新能源汽车电控系统、5G通信基站等民用领域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

img

服务国家重大战略 突破性成果彰显高校使命担当

高校科研人员主动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中发挥重要作用。展会现场,多项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的突破性成果引人注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研发的国内首套高精度激光焊接全过程多模态智能检测系统,创新性地结合焊接机理与AI模型,实现了对熔深及表面/内部缺陷的实时检测,解决了精密焊接质量精准控形控性的关键技术瓶颈。

复旦大学曾璇教授团队面向国产高性能处理器设计需求,建立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自动优化方法、基于机器学习的统计分析方法等创新技术体系,为模拟和数字集成电路的人工智能设计EDA提供了全新理论框架和国产工具支撑,目前已在上海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和重点半导体企业实现应用。

赋能新质生产力 颠覆性技术助推产业跨越式发展

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的新质生产力,正日益显现出对产业发展的强大赋能效应。高校展区内的多项创新技术令人耳目一新。新利体育客户端官网朱为宏院士团队开发的“新一代绿色节能光响应变色玻璃”,集智能、节能、环保等特性于一身,作为国内首款光致变色玻璃,其在成本上显著优于国外同类产品,具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上海理工大学江小辉教授团队通过优化双极板设计和升级电堆技术,成功实现了氢能高效转化为电能的突破,为零排放、高效率的能源利用提供了新技术路径,为国产高功率燃料电池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加速点亮千行百业 人工智能激发经济新活力

随着大模型等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人工智能应用在本届展会上大放异彩。东华大学与相关单位联合研发的公安交管机器人已在上海黄浦区实际应用,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智慧城市管理中的潜力。

上海体育大学与百度AI共同研发的“非遗武术大模型”,具备技术示范、知识问答、智能带教等核心功能,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提供了新思路。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何成教授团队开发的智能柔性捆扎机器人,将传统捆扎作业效率提升数倍,展现了在制造业领域的应用价值。

积极回应民生关切 破解技术瓶颈难题

高校科技创新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只要盯着轮椅屏幕上看几个不同频率闪烁的箭头,脑子里想着“左转”,轮椅就能读懂你的想法,真的就向左转了!根本不需要病人动手或动脚。展会上,上海中医药大学与上海大学等团队联合研发的“脑控康复轮椅”,通过脑机接口技术为重度肢体障碍患者带来革命性康复方案。该轮椅采用稳态视觉诱发电位技术,患者注视特定频率闪烁的方向箭头即可产生脑电信号,经系统精准解码后控制轮椅行动,准确率超95%。

华东师范大学张利东教授团队成功研制出国内首款抗菌可降解水凝胶导管支架,可随组织愈合智能降解,有效避免二次手术。上海电力大学时鹏辉教授首创的“带电破碎”工艺,解决了退役动力蓄电池回收难题,处理效率提升40%,为新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上海电机学院陈志敏教授带来的低成本毫米波反无人机雷达,通过技术创新将制造成本降低40%以上,提升了重要区域防护能力。

img

充分发挥溢出效应 推出丰富多彩的展会活动

展会期间,高校展区推出了“创智汇∙工博会篇”系列路演活动,分领域举办9场项目路演。通过组织线上线下专业观众观展、发布技术需求、举办产学研签约仪式等多种形式,促进供需对接。新设立的“成果运营服务窗”引入专业服务机构,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全链条服务。此外,展区还展示了静安区青少年科创教育成果,包括“雨季山区交通预警装置”、“新能源赛车智造”等项目,展现了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力。

本届工博会高校展区充分展现了我国高校在服务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科技成果的集中展示与有效转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的动能。‍

原文来源: 东方网  |  发表时间:2025-09-25  | 作者:刘轶琳 朱雯
原文链接:
发布时间:2025年09月29日
Baidu
18新利官登录